身为建筑师、哲学家、艺术收藏家、高端优雅鉴赏家的苏丹是米兰2015年世博中国馆设计项目的负责人, 他向我们讲述了他对世界的看法。有关谦逊, 有关和谐, 有关愉悦。
作者: Tommaso Palazzi , 摄影: Massimo Sestini
我们在米兰三年展馆第一次见到建筑师苏丹的时候, 他衣着一身白色亚麻西服, 上衣长及膝, 头戴一顶草帽, 手持一把带精致雕刻骨把的手杖。对48岁的苏丹这样一个建筑师、多才艺的艺术收藏家及爱好者 (包括音乐、舞蹈、表演等多方面艺术) 来说, 优雅并不是从外表或纯粹的审美上讲, 而是指文化与思想的开放。在中国, 他被认为是国内最高雅的Dandy, 这也得益于他善于选择、搭配和穿戴西方大小品牌与亚洲年轻设计师的衣服, 从而形成了现代的混合的风格。而苏丹却开玩笑说他甚至不知道什么是Dandy并简单地避开了赞扬, 同时表示他更愿意谈论一下意大利。他热爱意大利的活力、积极、美丽及其艺术。他曾来米兰跟进第一场舞剧《Puzzle Me ——谜》, 这个舞剧国际项目曾在米兰三年展馆为艺术戏剧季开幕, 由北京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(苏丹任副院长) 与NABA – 米兰新美术学院合作负责。《Puzzle Me ——谜》基于循环性与道教哲学的概念, 这是由苏丹选的戏剧活动的主题。 “认识世界意味着认识自身。对世界的理解蕴藏在细节中。”这位教授说道, 他同时还是米兰2015世博会中国馆项目的负责人。“所选择的主题体现了人们感激、尊重与合作的态度。土地自古以来滋养着人类, 希望是对粮食供养所有人生命的未来的憧憬”, 建筑师苏丹继续说, 他曾受《易经》 (最古老的中文经典著作, 在西方以《变化之书》而闻名) 启发想要建造一个木材支撑结构。建筑屋顶采用玻璃和竹编材料制成, 这种植物是苏丹整个工作中真正的骨架。“竹子是一种谦虚而绝妙的植物, 它生长茂盛, 极少需要人照料。其内部可食用, 茎部则可用来支撑建筑物”, 建筑师介绍道。竹子因其耐久、强劲、坚韧和结实的特点在中国成为长寿的象征之一。竹子能够在最艰难的环境中存活。尤其是其坚韧、适应性强的特点一直给中国人以启示, 表示着快乐长久生活的秘密, 即适应万物变化流动。苏丹教授还强调:“在千年以前的中国宋朝诗人苏轼曾写出这样的诗句:‘宁可食无肉, 不可居无竹’。
“世博中国馆的目标是提出中国“天人合一”的哲学理念, 阐释农业文明的文化传统及取得的进步, 展示为保证食物充足、优质、健康而对资源合理利用的提高。“就像农民呵护保卫他的土地一样, 人们也应如此守卫地球。”苏丹继续阐述到。在这片4600平方米的区域里, 展示围绕三大主题版块展开。“农业文明”版块展示了五色土与人们根据中国24节气耕种收获的过程。“民以食为天”版块展示了食物、豆腐、其他菜肴的制作过程, 中国八大菜系与茶文化。“面向未来的智慧”版块则呈现了一些科技进步, 其中包括袁隆平教授的杂交水稻, 农业循环, 追踪技术与相关网络。 “环境对于所有人的生命来说都非常重要。我们应该与周围的环境与人和谐相处。选择衣服的时候也如此。”苏丹明确指出, “我欣赏乔治阿玛尼和普拉达的风格。当我思考要穿什么的时候, 我总是首先想到我将去到的环境。我也欣赏很多我自己国家的设计师, 如苗苒, 她曾在米兰Naba新美术学院学习过并在意大利制作过自己的时装。”除了艺术、音乐和文化, 苏丹还非常欣赏饮食文化与意大利葡萄酒。“我非常热爱意大利南部, 尤其是普利亚大区。当我在北京, 离住在成都的家人很远的时候, 有时吃完晚饭, 我会听些南方歌曲来消遣。它们令我感到兴奋。我经常来意大利, 也游览过许多城市, 但若要选择一座城市来度过下辈子, 无疑是米兰。”他肯定地说道。那么对一个意大利人他会推荐哪座中国城市呢?“北京, 尽管很多外国人更钟爱更加国际化、充满活力的上海。然而, 当他们来到北京, 他们会发现这是一座有着丰富的文化历史沉淀与传统, 同时又生机勃勃的现代化城市。”